規范食堂承包,杜絕散亂差現象
日前,徐福記工廠發生了一起百余人食品中毒事件,引起社會關注。
工廠食堂是食品安全事件的多發地帶
據東莞徐福記食品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孫天珍稱,截至12日上午10時,該公司共有160人出現身體不適,103人就診,初步確診為食物中毒。目前,部分病人治療好轉回廠,但仍有45人在東城人民醫院留院診治。
記者11日傍晚在東城人民醫院門診部看到,有五六名員工在急診室接受治療。這些穿著紅色工服的員工面色蒼白,或手捂肚子,講話有氣無力,甚至有員工因腹痛難忍直接趴在就診桌上。他們說,6月10日下午五六點后身體出現不適,主要癥狀為發冷、高熱、惡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。
據徐福記第三工廠洗衣房員工劉春霞反映,她10日中午吃了三個菜,分別是辣椒炒蝦、青菜,豆腐乳,味道跟平常差不多,“但是饅頭已經發酸,味道很難聞,難以下咽。”
東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第一分局局長王旭稱,此次事件是由于食物保存不當引起的細菌性食物中毒。
無獨有偶,6月10日下午,東莞寮步鎮高偉光學電子有限公司116名員工出現惡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等不適癥狀。最后,經當地疾控中心調查,確診15人中毒,原因也是細菌性中毒。
上海源甲餐飲業負責人表示,工廠食堂是食品安全事件的多發地帶,70%的原因是由細菌性中毒引起。企業管理不規范,硬件配套不全,加上夏天高溫天氣,很容易滋生大腸桿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,這些對人體的健康威脅很大。
食堂承包為何不買千元冷柜?
記者調查發現,這起百余人食品中毒事件,暴露出東莞徐福記公司食品安全責任意識薄弱、食堂管理不規范、硬件設施配套不全等三大問題。
在東城人民醫院,曹振云、田軍民、謝榮千等老員工告訴記者,在食堂用餐過程中,曾多次遇到餐具沒洗干凈,食物變質等情況。“有一次吃魚時,魚鱗都沒有刮。”曹振云說。
記者12日來到東莞徐福記食品有限公司,發生問題的食堂位于該公司第三廠內,已被查封。記者在該公司總廠四樓的食堂觀察發現,有員工將生豬肉放在熟食柜里存儲,甚至有4只蟑螂在生熟食儲物柜門縫里爬,食品衛生狀況很不理想。
作為涉事食堂的供應商,鴻宇膳食公司副總經理劉曉龍稱,他們對于這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負有一定的責任,但主要責任還在東莞徐福記公司。“根據協議,我們負責提供食材和廚師,徐福記公司提供廚房、餐廳、鍋碗瓢盆等硬件設備,而這起中毒事件中食物保存不當的根源就是因為冷庫設施不夠。”劉曉龍說,“我們本來打算自己買的,但是徐福記不同意。”
東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站站長陳鋒也表達了類似看法,“對于一個向1000多名工人供餐的食堂來講,起碼需要5臺冷柜,而出事的食堂只有2臺冷柜。”
“硬件設施是一方面,關鍵是我們發現食堂工作人員操作極不規范,生肉、熟肉混裝在一起,食材擺放也沒按區域分類,這很容易導致交叉感染。”據陳鋒介紹,食材在采購、清洗、切配、腌制、烹飪各個環節都有一定的時間要求,最多不能超過2小時,否則就會變質,“但我們向這些廚師了解情況時,他們都說不太清楚。”
王旭認為,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,企業是食品質量安全的第一責任人,“在此次上百人食物中毒事件中,東莞徐福記負有首要責任。”
一個冷柜才兩三千元,對于東莞徐福記這樣的大公司來講,可謂九牛一毛,“不是買不起,而是不想買,其背后是對員工權益缺乏關心和尊重。”一位業內人士說。
事故非偶然事件暴露工廠食堂承包亂象
上海源甲餐飲業負責人認為,東莞市接連發生的食物中毒事件并非偶然,與當前工廠食堂承包經營呈現散、亂、差的局面有關。
根據東莞團膳協會統計,東莞大約400萬工人,如果按照每人每天10元的標準計算,一天就有4000萬元的市場份額,一年超過100億元。因此,工廠食堂成為不少團膳企業爭相角逐的香餑餑。“無序的競爭,不可避免會帶來低價格、低服務質量。”據東莞團膳協會葉賀年稱,東莞有團膳企業1000多家,而大多是小本經營者,食品安全意識明顯不足。
記者調查了解到,工廠食堂中毒事件還暴露出執法力量的分散和不足。
“種植歸農業,流通歸工商,生產歸質檢,餐飲歸食藥監部門,企業不配合,法律不配套,可謂是多年困局,我們基層也很難做。”源甲表示。
此外,上海源甲餐飲負責人還指出,應該加大力度發揮行業協會組織的作用,讓會員企業在食品安全上取得共識,“只有企業轉變觀念,對食品安全認識到位了,才能從源頭上減少食品安全事件。”